7563亿美元。这个数字躺在美国财政部的报告里,白纸黑字,却让白宫和华尔街的后脊背窜上一股凉气。 2025年5月的数据刚刚出炉,中国手里的美国国债缩水到了7563亿美元,上一次见到这么低的数字,还得倒车回到2009年3月,整整16年前。 算上今年3月一口气砍掉189亿,4月又低调减持82亿,加上这次的近10亿,已经是连续三个月的精准“瘦身”。现在,坐惯了十几年美国债第二大买家交椅的中国,已经被英国挤到了第三的位置,前面只剩下日本那1.135万亿的庞大份额。
中国这边不紧不慢地卖,特朗普那头却像被踩了尾巴。 月初他冲着媒体怒吼,矛头直指一个叫“金砖+”的组织,撂下狠话要给这群国家“加塞”特别关税。 名字是没点中国,但金砖国家扛把子是谁,地球人都心知肚明。 老爷子这次跳脚,说白了就是嗅到了危险的味道——美元这艘大船,正在被某些人偷偷凿洞。
专家私下嘀咕,中国这次减持,绝不是一时兴起。 美国国债这艘船,看着威风,里子却不稳当。 36万亿美元的总债务,压得美国喘不过气,已经占到了全国一年总产出的123%。这笔天文数字的债,光是每年要支付的利息,就奔着惊人的9520亿美元去了,都快赶上个小国一年的全部产出。 去年全球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穆迪,已经麻溜地把美国国债的信用评级给降了档,意思很明白:风险在升高。
2025年4月的华尔街,更是上演了一出惊悚剧。 股市、债市、汇市像被诅咒一样集体崩盘,大量对冲基金加入抛售美债的狂欢,搅得市场人心惶惶。 这场面,没少给中国敲警钟。
俄乌那场仗一打,西方眼都不眨就把俄罗斯存在海外的几千亿资产给冻上了。 这场面,隔着太平洋的中国,看得清清楚楚。 自家的外汇储备大头是美元资产,万一哪天台海有点风吹草动,美国依葫芦画瓢来一手,损失绝对伤筋动骨。 减持美债,就是给可能出现的“金融铁幕”预先挖条护城河。
手里的美债少了,也能无形中给美国使点“软钉子”。 美国联邦政府年年借钱度日,得不断发行新债来填旧债的窟窿。 外国买家(尤其是大买家)买得少了,没人接盘,借钱就贵了。 市场会逼着美国提高债券利率,才有吸引力。
按老美那债务规模,哪怕国债收益率只涨1%,每年的利息支出就得凭空多冒出几百亿美元。这对被庞大债务压得焦头烂额的美国财政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中国一边减着美债,一边打贸易战扛着美国对数千亿商品加的关税,这步棋走得有点“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那味道。
别光看中国卖美债,瞧瞧央行仓库里那金灿灿的东西。 连续八个月,中国的国家储备库房在悄悄收货黄金。 到2025年第二季度,官方手里的黄金储备已经悄悄爬升到了7390万盎司,换算成吨,就是将近2300吨的真家伙。为啥换成这个? 道理简单——黄金这东西,几千年来都是硬通货,不挂靠任何一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尤其当你担心美元未来不稳时,捏着黄金心里踏实多了。
专家们点出,中国这轮减持有个明显特点:不搞突然袭击,一点一点地来。 比如三月份动作大了点,减了189亿,引发点市场涟漪后,四、五月就缓和下来,只减了不到100亿。 为啥不一刀切? 因为不敢也不能! 想想看,如果中国一狠心把手里的近8000亿美债砸到市场甩卖,会发生什么? 全球债券市场瞬间就得崩盘,美元暴跌,引发金融海啸。 别忘了,中国手里还握着不少呢,自己资产价值也得跟着跳水蒸发。 这叫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卖美债的钱去哪了? 也没闲着。一部分换成了真金白银,另一部分,悄悄地变成了实打实的设备物资。 这几年海关数据显示,高科技的机器设备进口,像半导体生产线、精密仪器这些关键东西,进口势头挺猛。 还有那些被列为战略资源的稀有金属矿砂、关键化工原料,中国的采购清单也越来越长。 这是把钱从美国债券这种“纸片片”,换成了能生产、能打仗的“硬家伙”。
美元一家独大,中国和不少国家都觉得不舒服。 像南非、巴西这样的金砖小伙伴,私下里没少琢磨:能不能咱们之间搞点自己的结算方式? 哪怕不一步到位搞出金砖货币,至少让生意往来少用点美元,省得哪天被美国掐住金融脖子。 这想法虽然还没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统一货币,但小范围的本币结算试点已经在悄悄铺开。
这招“去美元化”,不是中国一家在玩。 巴西、沙特这些手握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也忍不住动了心思,悄悄地降低美元在自己储备篮子里的分量了。 中国人民币的跨境支付系统CIPS这几年也越跑越顺,结算量蹭蹭涨到2025年突破120万亿元人民币大关。 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在试着绕过美元这座桥。
特朗普对这个趋势简直视如眼中钉。 当他看到中国带头减持美债,看到金砖小圈子里的“去美元”议论,老头那股无名火就蹿上来了。 他的威胁简单粗暴:谁想拆美元的台,我就加谁的关税!这一威胁,恰恰暴露了美国对维系美元霸权的深度焦虑——他们害怕美元像曾经的英镑一样,从全球唯一霸主的神坛上滑落。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女士在公开场合还是得给自家市场打气。 她拿着五月份的数据强调,你看日本不是还小买了5亿?加拿大出手更猛,一口气加了617亿! 这说明外国投资者对美债“信心依然稳固”。 可这话能不能稳住市场人心? 还得打个问号。毕竟四月份那场全球投资者排队抛售美债的场面,可是2001年以来最惨烈的一次。
中国从2015年高峰时期持有将近1.3万亿美元美债,一路卖到如今不足8000亿,变化够大了吧?但华尔街的金融大鳄们看得很透:中国不会、也不可能清仓。 完全断开美国国债市场这个联系,目前看不到好处。 留下几千亿美元,是维持全球金融体系稳定、确保中国巨额贸易顺差和海外投资的压舱石,也是万一需要时手里的一张战略谈判牌。
美国国债的风险像个不断膨胀的气球。 最新的国会预算办公室报告估算,2025财年,美国政府光到期的旧债就高达9.3万亿美元,快占了整个债务大盘子的三分之一。 一边要借新钱还旧债,一边还要顶着年付息近万亿的沉重负担,还得顶着美联储死活不肯降息(基准利率死死卡在5.25%-5.5%的高位)的压力。
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初衷是想按死国内通货膨胀。 可副作用就是政府借钱的成本也居高不下。 每一次财政部拍卖新债,付出的利息都比低息时期沉重得多。这对背负36万亿巨债的美国政府而言,无异于伤口上撒盐。
特朗普放出对金砖国家加征关税的风声,像一块石头砸进平静的水面。 国际金融圈立刻有人警告:一旦这种明显针对性的贸易摩擦加剧,很可能会加速全球资本从美元资产撤离的步伐。 大家更愿意把资金换成黄金、欧元、日元甚至人民币,哪怕多折腾几道。 毕竟,钱的安全是第一位的。
中国持续抛售美债的行动,犹如给美债市场拉响了警报。 中国央行的外储报表变化被国际交易员们逐月研读。 现在大家关注的焦点是:那个7563亿的底线,会继续下探吗? 比如,会不会在某个月的报告里,那个数字跌破了7000亿大关?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无论对华盛顿的政客,还是对纽约的交易员,都将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巨大心理冲击。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