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冯巩票价亲民却遭质疑:主流相声如何找回观众笑点?

发布日期:2025-09-19 05:47:00 点击次数:84

有人说,相声是讲究情感的艺术,但更讲究的是诚意。昨晚,67岁的冯巩带队在福建省浦城县搞了一场相声商演,票价从98元起步,最高888元封顶。乍一听,这价格并不离谱,甚至可以说是亲民。但,票价亲民,作品却未必能让观众买账。这就让人不禁从心里打了个问号:这场相声是真的值得一掏钱么?

先从表演内容说起,有网友爆料,《我爱歌词》这个冯巩和贾旭明合演的相声作品,主题是歌颂浦城县的美食和地名。听着是不是感觉更像是一场地方宣传口号大会?比方说,冯巩直接将贾旭明那双大眼睛和当地美食灯盏糕来了一场“硬绑定”,再把他自己的眼睛和豆腐丸拉扯到了一起。虽说这创意没有毛病,但要笑掉观众牙,恐怕还差着火候。

更让人捉急的是,冯巩在表演时频繁“卡顿”,每次提到“浦城”都会停顿一秒。这给观众什么感觉?那就是他根本没熟悉这段相声!在相声行话里,逗哏演员这种卡顿叫“吃栗子”,这属于大忌!要知道,一场演出,哪怕内容再好,演员不熟稿子就是大煞风景。这种表现,搁在慰问演出里看似无伤大雅,可放在凭票赚钱的舞台上,观众那是一秒都不想给你留情面的。

再来聊聊冯巩的另一个问题,他在年轻观众心中现在更多是个“春晚小品演员”。为什么?因为从2003年开始,他基本没有拿得出手的相声作品,还转战小品领域。这就像一个卖炒面的大厨忽然改卖甜品,虽然甜品吃着不错,但总感觉炒面才是他当年的两把刷子。所以,当冯巩再想靠相声圈钱时,新一代的观众自然心生质疑——你真的还有说相声赚钱的能力吗?

说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问,还有老作品撑场面,为什么不拿出来多说说?冯巩当然会这么做,他即将在深圳演出的六个作品里,内容基本都是“翻新打磨过”的旧作。老作品是否可以用?答案当然是可以!郭德纲不也时不时拿老段子在台上翻新的嘛。但关键问题是,郭德纲的老作品是用无数次小剧场的表演积累出的“人格信任”,观众就是冲着他的招牌交钱。而冯巩目前的口碑,在票房号召力上显然不具备这一信任。

还有个不可忽视的现实,冯巩和同批主流相声演员的演出风格,多数以歌颂和教育为主,这类相声大多用于晚会或慰问场合,没有强烈“搞笑属性”,导致观众掏真金白银时无法感受到足够的价值。就像郭德纲曾说的:“想让老百姓从兜里掏钱,你就不能骗他们。因为骗了一次,他们就再也不来了。”诚意是商演的立身之本,无论票价贵还是便宜,内容要能打动人,才能让人心甘情愿掏钱买单。

回到冯巩的这场浦城县演出,它更像是一场用地方元素拼接而成的表面包装,缺少实质性的内容深度。这种作品,不是观众不愿买单,而是它的质量根本无法支撑门票价格。说白了,没有成熟和优秀的作品,就没有票房上的真正竞争力。冯巩和所谓的主流相声演员想证明自身的号召力,可以。但,前提是你懂得拿出让观众拍手叫好的作品来,而不是仅仅依赖过往的名气。

最后,圈钱的事谁都爱做,可你圈了钱,观众的笑声和认可是圈了吗?从一片冷清的网上评论区来看,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冯巩拿《我爱歌词》去地方商演,也许确实是在探索自己票房新路子,但对观众而言,他们需要的是一场笑得值的票价,而不是像吃了一道“豆腐丸”无滋无味。如果不能担起好相声的责任,那又凭什么,把那么高价格的收获拿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