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铁们,先别划走,今儿个咱聊个能让江西老表们原地起飞的话题。
过去一提到江西,地图上瞅着哪哪都挨着,就是感觉去哪都得绕个大弯,人送外号“环江西高铁圈”,这外号听着就憋屈,跟吃了没放盐的菜似的,没劲。
但你信不信,有时候在泥潭里摸爬滚打久了,攒足了劲儿,一蹦能吓人一跳。
江西这回,就是要上演一出“阿卡林省的逆袭”,剧本名字就叫——《江西省“十五五”铁路规划:构建交通新格局》。
这事儿要放以前,我可能也就当个PPT项目看看,画饼嘛,谁不会?
可这次,我嗅到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
这五条时速350公里的“大动脉”一旦打通,就不是简单地让你回家快一点,它是要彻底把江西这张牌桌给掀了,重新洗牌。
你琢磨琢磨荆岳昌高铁这条线,以前从南昌去趟荆州,那叫一个“路漫漫其修远兮”,开车开到怀疑人生,坐火车更是能让你把手机里的电视剧刷完两季。
五个多钟头,黄花菜都凉了。
以后呢?
俩小时!
这是什么概念?
就是你早上在南昌嗦那碗加了七八种料的拌粉,嘴角的辣油还没擦干净,人就已经站在荆州古城墙下了,还能赶上午饭,点一盘正宗的公安牛三鲜。
但这只是A面,故事的B面才更有嚼头。
这条线最骚的操作,是把修水、奉新这些旮旯里的小县城给捞了出来。
这些地方以前在高铁版图上连个名字都没有,妥妥的“被遗忘的角落”。
现在,高铁直接修到家门口,你以为只是方便了老乡们出门打工?
格局小了。
我仿佛已经看到修水的老表,再也不用愁他们家那宝贝疙瘩宁红茶的出路了。
过去靠大货车在山路上“咣当”,好好的茶叶颠成了末不说,时间一长,那股子仙气儿早散了。
以后高铁冷链嗖一下,半天直达长沙、武汉的高档茶馆,那价钱不得翻着跟头往上涨?
这哪是修铁路,这分明是精准扶贫到户,直接发“装备”了。
当然了,总有键盘侠会跳出来说,为了快那一两个钟头,砸那么多钱,值当吗?
尤其有些地方鸟都不拉屎。
这话听着有理,但其实是只看到了脚下的一亩三分地。
一条高铁线,从来就不是算“A到B”的数学题,它是一条会下金蛋的母鸡。
人流、物流、信息流,都会沿着这条线野蛮生长。
那些曾经被大山封印的“桃花源”,一夜之间就可能被踹进现代化的浪潮里。
是福是祸?
是保留那份鸡犬相闻的宁静,还是拥抱钢筋水泥的繁华?
这事儿,值得咱们掰扯掰扯。
再把视线挪到昌福厦高铁,从南昌到厦门,现在晃晃悠悠五个多小时,节假日车厢里那味儿,堪比生化武器。
以后呢?
两个半钟头!
“周末跨省去鼓浪屿喂鸽子”,直接从朋友圈的装逼文案,变成了打工人的日常。
周五下班,你还在为KPI焦头烂额,俩半小时后,你脚底下踩着的可能就是厦门的沙滩了,海风一吹,啥烦心事都喂了王八。
有人可能还得抬杠,说把现有的昌福铁路提个速不就得了?
非得另起炉灶。
兄弟,你用惯了2G网上网,突然让你换5G,你才会明白,差的真不是那一点网速。
时速200公里和350公里,背后是整个区域经济逻辑的代差。
350公里的速度,意味着南昌能一脚油门踩到底,直接冲进海西经济区的核心圈。
景德镇的艺术家们,早上刚烧出来的青花瓷,下午就能在厦门港装船发往全世界。
说到底,江西这盘大棋,下得够狠,也够险。
它就像一个一直被轻视的武林高手,突然掏出了五本绝世秘籍,宣布要闭关修炼。
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搬好小板凳,静静地看他五年后出关,是能一飞冲天,还是走火入魔。
不过我猜,未来的江西,肯定不会再是那个任人调侃的“阿卡林”了。
你怎么看?
来评论区唠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