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特朗普关税升级,日本订单大减,韩国谈判陷困境

发布日期:2025-07-11 17:05:49 点击次数:79

美日这哥俩,原本铁得不能再铁。特朗普打着关税大棒,一刀下去,谁都难受。日本第一个中招,关税直接加,25%、30%、再到35%,汽车首当其冲,米也没得吃。新闻上,丰田在美国得州工厂,一辆车成本硬生生多出3800美元,这数字都不用心算,一辆车利润三分之一没了。再看日本关税协会的数据,对美出口额暴跌11.2%。十年最大跌幅,都见惯了。日本产业界慌了,表面还在多说几句“同舟共济”,底下早就盘算自救出路。

眼下韩国也挺难。汽车关税箭在弦上,有人说韩国是美国第二大汽车供应商,这一下直接打到痛点。总统李在明刚上任,说“没法确定能不能谈成”。只剩六天,美国说7月8号是最后期限。韩国心里那点小算盘,美国人一清二楚。谁都清楚,人家压根没想让你谈出胜利,顶多减少点损失罢了。身后是丰田、本田、现代、起亚,这几家大佬全系在这个谈判桌上,谁都不敢乱动一下。

日韩这两个长期“跟班”,在特朗普的关税大潮里都乱了阵脚。回头看,中国反倒淡定。三国的贸易部长在五年后终于重启对话,联合声明提到要“全面且高标准合作”。以前啥自贸区、区域整合,闹腾了十多年,一碰到领土问题就没下文。现在特朗普横插一脚,热闹反倒回来了。中日韩6月在首尔又开谈判,绿色能源、半导体产业链这些,正好是三国都望眼欲穿的新出路。

日本真要“叛变”,鸠山由纪夫的话最露骨。他在清华公开讲,“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等待美国换总统”。干脆脱美入亚吧,都别等了。这话原本就让保守派不舒服,现在出口大米、汽车全不顺,鸠山也顺着民气说了心声。日经亚洲都说“中国打造的是不同于西方、技术驱动的福利模式”,这都算明着认了。

日本商界更现实,前脚贸易促进协会刚递交合作方案,合作方向直指和中国、韩国深度绑定。汽车关税是导火索,更深层的,还是对美国的信任垮了。88处美军基地在日本,以前象征“保护”,现在倒像是“筹码”。特朗普在谈判桌上明码标价,“买我的大米,不然再加税”,替日本想想,早晚也会挠头。石破茂这些人嘴上老说推进谈判,其实底下早备了预案,发展东盟市场、放宽对华技术出口,三菱重工这些动作也都在全国造势。

韩国情况雷同。李在明做总统刚满月,吓得话都直说。对美妥协退无可退,不和中日韩搞好,在产业链上就是彻底掉队。有网友调侃“这届美爹不好带”,评论区全是眼泪。贸易协会的数据背书,2025年前五个月,韩国对华出口涨6.8%,对美出口原地踏步。日韩两头看,东边市场新增长,西边跟着美国连遭重击,摆在台面上。

中国反倒越走越稳。商务部刚宣布恢复部分日本水产品进口,河北、江苏接着更新许可,这当面给日本产业一颗定心丸。新华社和日媒都做了报道。日韩本来疑虑重重,看到中国一出手,产业链调整马上快了半拍。连索尼这些日企,也把传感器产能40%转到浙江,不止顾生意,更是安全感。沙特阿美在深圳开发新能源,直接用人民币结算,东亚这边动静一大,美国那边压力山大。

本币互换这块更直接。中日韩央行协议突破2000亿美元,东盟国家人民币储备直接提到18.2%。联合国的报告说,三国自贸区建好后,区域GDP涨幅11%-17%,等于凭空再造一个韩国。金融脱美元,贸易抱团,美国彻底弄明白自己搞的关税大战,反而逼出了一个更紧密的东亚集团。

特朗普最没想到的,就是日本真的敢转身。这原本他最放心的小弟,现在也得掂量利弊。做生意讲共赢,这是老理,长期靠威慑和威逼,不如一场催化反应直接逼出新联盟。前一秒日本和韩国还在谈历史和领土纷争,后一秒直接放下包袱谈产业链安全,说到底,产业的存续才是压舱石。

对比十年前日韩在美国背后叫板中国,现在用脚投票。进退之间,立场全部写在贸易数字上。以前听谁的,靠美国。现在都知道,谁能提供确定性?谁能给市场、订单、技术共享?答案写在每家企业的财报上,也写在每个人的饭碗里。

这不是某一场关税谈判的胜负,更不像是某位领导人的一时口号,整个格局一年之间彻底变了。昔日的“小弟”开始为自己谋划,中国、日本、韩国不再是美欧安排下的小角色,而是真正有能力左右亚洲未来的主角,这就是现实答案。

三国本来有历史恩怨,贸易分歧一箩筐,真到了命运转折点,谁还信什么“永久同盟”?还是那句话,市场和技术才是新的盟约。这个局,不是谁能随便把谁踩在脚下,而是谁能抓住窗口。最忠心的小弟,也不是天生的“小弟”,该转身时就敢转身,这才是关键。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