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辅又被炸了,俄乌冲突这仗到底要打到啥时候?
2025年7月6日,乌克兰首都基辅再次陷入火海。俄军发动的大规模空袭,让这座饱经战火的城市又一次遭受重创。据乌克兰军方报告,此次袭击俄军出动了图 - 22M3战略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等先进武器,对基辅多个目标进行精准打击。爆炸声此起彼伏,火光冲天,整个城市仿佛变成了人间炼狱。一位目击者描述道:“警报声响起时,街道瞬间陷入混乱。人们惊慌失措,四处逃窜。”
这不是基辅第一次遭遇如此惨烈的袭击。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基辅就多次成为俄军打击的目标。2025年6月29日,俄军对乌克兰全境发动代号“蛛网行动”的联合打击,基辅便是重点打击区域之一。那次行动,俄军共使用407架攻击型无人机和44枚导弹,覆盖基辅、利沃夫等多地,给乌克兰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此次7月6日的袭击,虽无精确统计数据,但从现场情况来看,其破坏力不容小觑。
俄军为何频频对基辅发动袭击?从军事战略角度来看,基辅作为乌克兰的首都,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打击基辅,可以削弱乌克兰的战争潜力,动摇其军民的抵抗意志。同时,俄军常采用“导弹+无人机”的饱和打击组合,旨在突破乌军的防空系统。从政治层面分析,每一次袭击都是俄罗斯对乌克兰以及西方国家的一种回应和威慑。例如,在2025年7月3日普京与特朗普通话结束后数小时内,俄军就对基辅发动了大规模空袭,这被解读为普京对特朗普停火要求的直接蔑视。
乌克兰方面,面对俄军的频繁袭击,其防空系统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作用,但仍难以完全抵御俄军的强大攻势。乌克兰空军称,在此次7月6日的袭击中,使用“爱国者”防空系统全数击落了五枚“伊斯坎德尔”导弹,但导弹碎片还是落到了首都的五个区,导致部分建筑物起火,部分路面和天然气管道受损。而且,乌克兰的防空系统面临着装备短缺的问题,其现存四套“爱国者”系统且导弹储备不足,一旦拦截器耗尽,俄军的空袭威胁将进一步加剧。
国际社会对基辅遭袭事件纷纷表示谴责。美国总统拜登称这是“野蛮和不人道的行为”,承诺将加大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表示:“我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支持乌克兰捍卫主权和领土完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呼吁立即停火,通过对话和平解决争端。然而,国际社会的呼吁似乎并未能阻止俄乌冲突的进一步升级。
从当前局势来看,俄乌冲突面临着进一步升级的风险。双方对彼此的重要设施加大了打击力度,特别是自西方解除对乌克兰使用特定武器的限制后,乌克兰开始利用西方援助的导弹打击俄罗斯境内的目标,这导致冲突的激烈程度不断上升。俄罗斯则推出新版核威慑政策作出回应,并在实战中动用“榛树”高超音速中程弹道导弹打击乌方目标。
俄乌双方虽进行过多次战俘交换,但在关键问题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俄罗斯坚持要求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独立,并承诺不加入北约;而乌克兰拒绝妥协,强调其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在这种情况下,谈判的前景十分渺茫。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孙壮志指出:“目前来看,2025年俄乌双方要进行谈判面临着诸多困难。如果要展开谈判,俄乌双方需要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达成妥协,并为和谈创造有利条件,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这样的迹象,因此还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
这场持续了三年多的冲突,给俄乌两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据联合国数据显示,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已有超过1.2万名乌克兰平民丧生,其中包括大量妇女和儿童。俄罗斯也因制裁而遭受重创,经济增长停滞。同时,冲突还对地区政治与安全、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减贫、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带来严重负面冲击。世界银行估计,乌克兰重建费用可能高达4000亿美元。
和平,是俄乌两国人民以及国际社会的共同期盼。然而,在当前的局势下,和平似乎变得遥不可及。双方都已接近各自的极限,但又都不愿意妥协,因此局势可能会出现反复,甚至有可能进一步升级或产生外溢效应。国际社会普遍希望双方能够尽快找到停火止战的途径,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仍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
基辅的硝烟还未散去,俄乌冲突的未来仍充满不确定性。我们不禁要问,这场冲突究竟何时才能结束?和平的阳光何时才能重返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或许,只有当双方能够放下仇恨,以对话和妥协代替武力和对抗,才能真正实现和平。但在那一天到来之前,俄乌两国人民还将继续在战争的阴影下艰难求生。
#热点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