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天水市麦积区褐石培心幼儿园因餐食铅含量严重超标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根据甘肃省官方通报,该幼儿园园长及厨师等人为提升食品色泽,在食品中非法添加工业颜料,导致247名幼儿及28名教职工血铅异常。
目前,6名涉案人员已被批捕,17名相关责任人被立案审查调查,包括天水市委书记、市长在内的10名领导干部也被问责。 调查显示,该幼儿园自2024年起,为吸引家长和幼儿,在食品中添加不可食用的工业颜料,导致玉米卷肠包和三色红枣发糕的铅含量分别高达1340mg/kg和1052mg/kg,远超国家标准(≤0.5mg/kg)。令人震惊的是,园长本人也食用了这些食品,其血铅值达169.3μg/L。 监管漏洞暴露:从幼儿园到医疗机构的系统性失职 1. 教育及市场监管失职 - 该幼儿园未取得办学许可证却长期招生,麦积区教育局未履行监管职责,部分官员涉嫌受贿。 - 市场监管部门检查流于形式,未发现非法添加问题,部分监管人员甚至接受宴请和购物卡。 2. 医疗机构数据造假 - 天水市第二人民医院违规修改血铅检测数据,导致部分幼儿的异常结果被掩盖。 - 甘肃省疾控中心在紧急检测任务中操作不规范,导致数据失真。 事件曝光后,甘肃省委省政府迅速成立调查组,国务院食安办也介入督办。目前,247名血铅异常儿童已接受治疗,部分转至陕西医院。此次问责范围广、力度大,体现了政府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零容忍”态度。
此次事件虽令人痛心,但也推动了监管体系的完善。从政府到家长,每个人都应成为食品安全的监督者。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筑牢孩子们的“舌尖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