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U21联赛兰州陇原竞技U21队一场0:17的惨败,不仅刷新了比分纪录,更暴露了中国足球青年联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
8月20日,呼和浩特赛区,U21联赛预赛G组最后一轮角逐。兰州陇原竞技U21队以0:11惨败给上海申花U21队。这还不是该队最惨痛的失利——在此前的第13轮比赛中,他们刚刚以0:17溃败于河南U21队;第10轮还曾以0:12不敌深圳新鹏城U21队。
如此悬殊的比分差距,在2025赛季U21联赛中已屡见不鲜。
一、惨案频发,联赛惊现荒唐比分
U21联赛近年来已经成为中国足球青年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但2025赛季却频频出现令人咋舌的大比分差距。除了兰州陇原竞技队的多次惨败外,H组昆明城星U21队也曾以0:11不敌同省云南玉昆U21队。
小组赛阶段,还有赣州瑞狮U21队0:15不敌申花U21队、江西庐山U21队0:10不敌申花U21队等超悬殊比分。这些比分更像是乒乓球比赛的结果,而非足球比赛。
如此频繁出现的巨大分差,已经引起了中国足协和中足联的高度关注。这些比赛结果不仅影响了比赛的观赏性,更严重的是对年轻球员自信心造成了巨大打击。
二、多重因素,导致实力悬殊巨大
巨大比分差距的背后,有着复杂多样的成因。中乙赣州瑞狮俱乐部早在5月7日就曾通过官方渠道发表声明,解释该俱乐部U21代表队以0:9不敌津门虎U21队的原因。
声明称,球队多名主力球员参加了体育单招考试,未能随队参加当天的比赛。以0:9失利,是因为替补球员比赛少、缺乏比赛经验。
这种情况在U21联赛中并不罕见。各俱乐部对梯队的重视程度不同,投入资源差异明显,直接导致球队实力参差不齐。
强队如上海申花、山东泰山等豪门俱乐部,能够吸引全国最具潜力的年轻球员,而一些中小俱乐部的U21队伍则往往捉襟见肘。
三、不容忽视,U21联赛的重要价值
尽管存在实力悬殊的问题,但U21联赛经过过去3个赛季的全面重启与不断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比赛总体竞技水准有所保证,也深得大多数俱乐部的认可和欢迎。
如今活跃在中超联赛赛场的申花队刘诚宇、蒯纪闻、国安队范双杰、乃比江,以及活跃在中甲与中乙联赛的陕西联合队闫雨、梁少文(原国安U21队成员)等都曾闪亮往季U21联赛。
领跑本赛季中乙联赛射手榜的广西恒宸前锋费尔南多(原申花U21队成员)也是从这项赛事中涌现的优秀人才。
以原俱乐部U21代表队为班底的山东泰山、成都蓉城B队能够脱颖而出,甚至挺进本赛季中乙联赛决赛阶段争冠组(赛制规定,此两队不得升入中甲),证明了过去几个赛季U21联赛的含金量。
四、联赛改革,足协寻求破解之道
中国足协、中足联为了提升赛事的竞争性,让参赛球队尽可能多地获得实战机会,特意调整了本赛季U21联赛的赛制。
2025赛季U21联赛分为4个阶段:小组赛阶段、预赛阶段、晋级赛阶段和决赛阶段。小组赛阶段首次实施了主客场制,虽然主客场只有4到6场比赛,但也是积极尝试。
此外,从本赛季开始,中超联赛将效仿亚冠精英联赛的报名办法,将一线队报名阵容分为“A名单”和“B名单”两套。
“B名单”最多报名8人,且必须为U21年龄段球员(2004年1月1日以后出生)。这些球员可踢中超也可踢U21联赛,这为年轻球员提供了上升通道。
五、分级制度,或成未来解决方案
如何避免因各队实力参差不齐造成的竞争品质受损,无疑是赛事主办方接下来工作的难点。目前,赛事主办方内部已经有人提议从下个赛季开始通过分级的办法来运营U21联赛。
分级制度的具体思路是:在报名球队数量有保障的情况下,通过专业评判,为报名球队率先分级,随后分别进行各级别赛事,再根据分级赛情况,来决定后面阶段赛事的竞赛办法。
此举旨在让实力接近的球队相互交锋,既能保证比赛的竞争性,又能让年轻球员在适当的压力下成长,而不是在一次次惨败中丧失信心。
U21联赛升降级制度的构想并非空穴来风。早在2024年12月,就有报道称U21联赛未来有望推出升降级制度,升乙名额可能减为1个。
分级制改革能否实施,仍待中国足协、俱乐部及各方的进一步沟通。但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面前:兰州陇原竞技U21队不是输掉一场比赛,而是三场比赛净负40球。
U21联赛不该是强弱分明的修罗场,而应成为青年才俊崭露头角的舞台。分级制或许能够为这项赛事找回失去的竞争平衡,让更多像刘诚宇、梁少文这样的新星从这片土壤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