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体育

逆势狂奔的川系一哥,是“黑马”还是“纸马”?

发布日期:2025-07-10 16:24:10 点击次数:187

7月1日深夜,邦泰集团官微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成绩:

2025年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面积排行 TOP14;

2025年上半年全口径销售金额排行 TOP24;

2025年上半年累计获取优质土地 15宗

作为一个地产自媒体,上一次看到房企这么在意自己的排名,还是好几年前。

一瞬间,恍如隔世。

当然,其他房企并非真的不在乎排名,而是力不从心。

这一轮房地产深度调整后,原先百强中近9成的上规模民营房企倒下了,仅剩下龙湖、滨江、新城等少数房企还在坚守。

活下来的房企,无不战战兢兢,而倒下的房企,有的拼命自救,有的直接躺平。

从中指院的排名来看,邦泰这几年发展确实迅猛,从2021年的第90名,每年以约20个名次的幅度一路攀升,到2024年已冲至第33名。

这其中,邦泰自身的努力固然重要,但同行的“拉垮”更衬托了它的崛起。

今年上半年,邦泰卖了143.6亿,排名24位,而在2021年,143亿的销售额,连前100都挤不进去——那年上半年,百强的门槛是177亿。

残酷的现实印证着那句黑色幽默:

不是我很优秀,全靠同行倒下得足够快。

邦泰是一家非常年轻的房企,2007年才成立,它由四个老板创立,最早做销售代理,然后逐渐涉足房地产开发。

刚涉足房地产开发的时候,邦泰主打的市场是四川省内三四线城市,2013年将总部搬到成都的时候,邦泰在成都的项目数量是零。

2021年,在同行陆续开始有了倒下的迹象时,邦泰开启了全国化,这一年,邦泰拿了15块地,次年的2022年,邦泰拿了7宗地块。

2023年,民企几乎全部熄火的时候,邦泰在这一年拿了21宗地块,2024年又拿了22宗。

这一年,邦泰卖了169亿,晋级为川系房企一哥。

今年,邦泰更有8天拿5地的壮举,上半年,邦泰以136.7亿新增土地货值,排在房地产企业拿地排行榜16位,拿地面积全国排名前五。

排在他前面的是中海、绿地、保利、建发这样的巨头,邦泰以自己微弱的身躯硬生生在清一色的国央企榜单中占据了一席。

如此凶猛的“吞地”能力,资金从何而来,这个未上市房企的财源始终蒙着面纱。

2024年全年邦泰销售额169亿,拿地金额花掉了106亿,今年上半年销售额143.6亿,拿地花掉了136.7亿。

如果说去年投资强度0.6已经是行业顶流,那么今年这0.95的投资强度,相当于每卖出1元钱,就要掏出9毛5买地。

在行业净利率普遍跌破5%的今天,这无异于高空走钢丝。

作为非上市房企,邦泰的财务数据并不透明,唯一能够查到的就是:

邦泰在频繁质押股权。

从去年至今,但凡邦泰集团进驻的城市,所成立项目公司股权都无一例外的进行了质押换钱,质押的对象有银行、保理机构、信托机构等。

在地产行业,股权质押是一种融资手段,但一般来说,这种融资手段的利息并不低,远高于正常的开发贷。

频繁质押股权获取资金,说明缺钱,但大举拍地,又是一副不差钱的样子。

房地产市场发展至今,房企项目利润率几乎都是公开的,邦泰卖房的那些钱,扣除资金成本,建安成本税费等,怕是员工发工资都不够了。

但凡市场再来点变化,直接原地爆炸。

除此之外,邦泰内部也在推行员工跟投制度,基层员工投入起步10万,高管百万级别。

在行业黄金期,跟投确实可实现“年初投入,年底分红”;但在市场下行的今天,跟投实质上成为了企业扩张的风险缓冲垫。

伴随全国化狂奔,邦泰的交付现场频频拉响警报。

2025年3月,合肥东方雅颂项目爆发二次维权。业主发布《檄四川邦泰书》,控诉项目偷工减料,减配交付。

在川内大本营,成都邦泰悦九章名邸因虚假宣传和违规拆除飘窗遭投诉;西昌邦泰·熙悦府交付仅半年,就被检出超千条裂缝;安徽邦泰璟和朗月项目甚至被爆出“可能影响结构安全”的严重缺陷。

两个画面折射出邦泰的AB面——

一面是黑马房企的进击神话,一面是品质失守的信任危机。

邦泰的崛起,是行业调整期“剩者为王”的典型样本,它踩准了三四线城市的红利,又在全国化扩张中抓住了土地市场低点的机会。

但始终无法解释的是,这样疯狂拿地的背后,背后到底是个什么样的资金背景?

有知道内幕的,评论区聊聊?